戴好口罩!警惕肺炎支原体叠加感染
时间:2023-11-02 阅读:742
自9月以来,北京、重庆、上海、河南、河北等地多家医院的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数量明显增加。因此,有人将今年称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年”。除了支原体肺炎感染和流感,其他病原体还包括细菌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等。专家提醒,需要警惕肺炎支原体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感染。多地疾控中心发出提醒,现阶段戴好口罩至关重要。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 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是较小的原核致病微生物。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也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另外也可产生包括全身各系统在内的肺外表现。
该如何区分辨别和防治这种肺炎?
一般来说,的确很难区分肺炎支原体肺炎和感冒,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结合流行病学来推算——比如,如果孩子的同学都得了肺炎支原体肺炎,过了几天你家孩子出现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话,那么大概率就是感染了肺炎支原体,此时需要及时就医。
在医学层面,可以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来进行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再结合肺炎支原体抗体或核酸检测即可作出诊断。
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时就一定是得了肺炎吗?
不一定,其实肺炎支原体感染不等于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很多情况下引起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或气管支气管炎,而一部分免疫功能较差、病原载量高或疲劳受凉状态下的孩子则容易发展为肺炎,甚至是重症肺炎。一般来说,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以及轻度肺炎支原体肺炎通过充分的休息和口服药物治疗,以及依靠我们自身的抵抗力是完全可以顺利痊愈的。所以家长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但不要过于紧张。
已出现叠加感染,会导致更严重吗?
此外,在当下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交替时期,交叉感染对免疫力较差的孩子也是巨大的挑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月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指出,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
防止流感叠加感染,我们该如何预防?
1.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较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可以显著减少感染的风险以及改善感染后的症状,从而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病毒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每年的疫苗都会根据流行病学数据中的病毒株变化而更新。为保证接种人群得到很大程度的保护,建议无论前一季节是否接种,在当年流感季节来临前仍需接种流感疫苗。
2.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的措施包括:用肥皂和温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口鼻和眼睛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3.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包括: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充足的睡眠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4. 提前准备相关药物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药物,建议在发生流感病毒暴露后48小时内及时应用。
肺炎支原体、流感纳入上海市儿童医院诊前化验项目
孩子发热来到医院想知道到底是不是支原体感染怎么办?有没有办法减少排队时间?近期,为改善就医感受,落实申康中心关于加强市级医院患者体验工作相关要求,上海市儿童医院在原有的诊前化验检测便民服务中,加入了肺炎支原体抗体和甲流乙流抗原检测,线上线下同步,家长可以带着肺炎支原体抗体检验报告看医生,减少家长往返奔波。
“诊前化验”是儿童医院特色便民服务项目,之前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为“诊前化验”项目。现在家长还可以做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包括甲流、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内的预检申请。来院就诊患儿,经过门急诊预检严格把关,自愿接受此项便民服务的,就可以直接在预检处或分诊台开诊前检验单,候诊的同时到检验窗口完成化验,就诊时就可直接将化验结果提供给医生。
同时,家长仍可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的首页申请诊前化验服务,线上线下同步,一键预约、一步检测、一网查询。据统计,近一周儿童医院两院区平均每天诊前化验检测服务达2900人次左右。
儿童医院还将根据当前病原体流行状况随时调整,动态科学更新诊前化验项目,有效缓解线下人流聚集,缩短等候时间,改善患儿及陪护家属就诊体验。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