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来源: 医生在线 时间:2020-10-30
5月31日下午,怀孕已30周的晓晓(化名)在爱人和父母的陪同下被轮椅推进我院产科赵扬玉主任的诊室……
面容疲惫的她因为胸闷憋气,已经近20多天无法平卧入睡。起初,以为只是正常的妊娠反应,即将为人母的晓晓竭力忍耐着不适。但较近1周,反复发热和进行性加重的窒息感让她几乎无法休息,辗转多家医院发热、产科门急诊,未能明确病因,较后被家人推进了三院产科诊室。
此时,已是周日下午门诊即将结束的时间。
忙碌了一天的赵扬玉主任耐心细致地为患者做检查,紧急为患者联系了超声心动检查。
检查结果提示:患者二尖瓣前叶脱垂伴小腱索断裂,瓣膜赘生物形成,同时伴二尖瓣重度反流,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情危重,赵扬玉主任迅速联系产科病房医生护送晓晓由门诊直接转入危重医学科病房,由此展开了扣人心弦的生命接力。
转入危重医学科病房的晓晓平静地躺在独立病房中,门外是焦急如焚的爱人和双方父母。
在医务处和总值班的协调下,患者入院不到半小时,医院即组织了全院多学科会诊。心脏外科凌云鹏主任、张喆副主任,产科王永清主任医师从家中紧急赶来,心血管内科、介入血管外科、儿科及麻醉科也派出了较强的专家阵容为脆弱而坚强的母子保驾护航。
晓晓刚刚妊娠30周,远未到足月,但感染性心内膜炎正蚕食着她的心功能,保守的抗炎治疗已无法起效,瓣膜附着的赘生物可能随时脱落,会引起重要器官栓塞和呼吸心跳骤停,心脏瓣膜手术已刻不容缓!这也意味着医生和患者必须面对早产的残酷现实:现有1000多克的小生命要匆匆提前来到人间。
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晚期的心脏,解剖位置不同于非妊娠期,心脏大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扭转,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同时,妊娠晚期生理性的血容量增多,生理性的高凝状态,胎儿胎盘娩出后,血流动力学在短时间内的骤变,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的肝素化增加了胎盘剥离面临大出血的风险……一个又一个互相矛盾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专家们一遍又一遍地沟通和完善治疗方案。
百感交集的患者家人听完专家们的病情介绍和诊治方案后,深知希望与风险并存,表示充分相信北医三院和医生。头发花白的双亲眼含热泪口中不断说着“谢谢”。
经过充分而紧凑的术前准备,在心脏外科、产科、儿科、麻醉科、危重医学科及手术室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手术于次日进行。
6月1日,北医三院手术室内,产科赵扬玉主任亲自为患者行剖宫产手术,胎儿娩出,1890克!将胎儿递交给台下早已等候就位的儿科医生后,迅速关闭子宫切口,减少出血,同时放置宫腔球囊压迫止血。
接下来是心外手术。
前来会诊的安贞医院心脏瓣膜专家韩杰副主任医师和北医三院心脏外科张喆主任医师,为患者开胸后,迅速建立体外循环、切除瓣膜赘生物。考虑到这是一位育龄妇女,修复毁损的瓣膜对于她的生活质量及再次怀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手术难度也随之大大增加。在麻醉科郑清副主任医师、续飞副主任医师的配合下,瓣膜成型修复手术非常成功,心内操作用时不到1小时。
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全身低凝状态,心脏外科、产科、麻醉科团队密切配合,控制良好,已经缝合的子宫并未出现严重出血,患者拥有了再次怀孕的机会。
术后10小时,患者清醒,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平稳,状态恢复良好。
6月3日,患者顺利转出监护室。
6月9日,新出生的宝宝在儿科团队的悉心照料下,也从NICU病房转入普通新生儿病房,接受进一步观察。
此次多学科联合紧急救治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不全的孕妇,既体现了北医三院作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危重孕产妇转诊中心的实力,也体现出北医三院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内容推荐
医院新闻 更多
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发布——北医三院综合排名第七 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首例零造影剂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北医三院急诊科联合多学科采用CHEER集束化治疗成功救治心脏骤停患者 北医三院神经外科应用智能机器人微创球囊压迫术为复杂三叉神经痛患者解除疼痛 北医三院骨科应用合作研发的国产导航系统完成首例手术 北医三院普通外科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成功救治94岁高龄腹股沟嵌顿疝患者 为患者争取放支架的机会----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等多科联动在ECMO支持下成功介入治疗一位心肌梗死患者 北医三院儿科联合多学科诊疗一例白血病化疗后胰腺假性囊肿儿童 北医三院精细化麻醉管理助力微创“搭桥手术” 急诊科联合介入血管外科成功救治高危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心脏外科成功治好一例重症复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心脏中心成功为96岁高龄老人完成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 胸外科联合神经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和脊髓显微镜同期完成上纵隔肿瘤切除术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一位骨肿瘤患者手术“零输血”的背后 北医三院介入血管外科联合心血管内科完成院内首例同期全脑血管及冠脉造影术 九旬老人突发胸痛后...... 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北医三院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意识丧失4天患者 北医三院首例食管巨大憩室POEM手术在北方院区完成 心血管内科:给心脏拍个高清电影 [2019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骨科:让脊柱侵袭性血管瘤的治疗创伤更小 [2019医疗技术创新三等奖] 巨大脊柱恶性肿瘤完整切除 | 18个小时,四位不同科室医师接连上台主刀,只为一名29岁患者 体外心肺复苏术——心脏骤停患者的新希望 [2020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距骨骨囊肿患者重返运动场的希望:自体骨—骨膜移植 [2020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神经外科:多项智能神经外科技术融合、微创单切口切除累及双侧的巨大颅底脑膜瘤 [2019医疗技术创新三等奖] 泌尿外科:小切口切除肿瘤——肾癌微创手术的新方法 [2019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超声诊断科:精细准确诊断前列腺癌的 “狙击枪”—超声与核磁检查融合成像导航下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技术 [2019医疗技术创新三等奖] 肿瘤放疗科:复发难治性肿瘤怎么办? 放射性粒子植入带来了新希望![2019医疗技术创新一等奖] 北医三院首例食管巨大憩室POEM手术在北方院区完成 心脏外科成功治愈一例重症复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体外心肺复苏术——心脏骤停患者的新希望【2020医疗技术创新二等奖】 提升冬奥医疗保障能力—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成功开展首例关节镜微创外科手术 产科与心脏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同期行剖宫产与心脏瓣膜修补术 泌尿外科:小切口切除肿瘤——肾癌微创手术的新方法